欢迎光临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网站
【石油流通观察】中国炼油产能问题分析与建议
时间: 2020-05-21 来源: 分享:

发布人:马郑玮,《中国炼油产能问题分析与建议》调研项目负责人,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一、中国炼油产能基本格局

2017年至2019年炼油行业发展平稳,各方面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炼厂平均产能规模小幅扩大,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独立炼厂产能占比逐步提高,并主导新增大型一体化项目投产,同时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但2020年第一季度因新冠疫情影响,炼油行业表现清淡。春节后企业延迟复工、全国性外出限制,致使消费端面临严重挑战,消费低迷反向影响上游生产,炼厂及社会库存临近警戒线,产、供、需数据表现均不乐观。2020年第一季度,成品油产量大幅下降,为8275万吨,同比下降11.4%;常减压开工率61.25%,同比下降6.58%;一季度汽柴油消费呈现“V”型走势,2月消费量最低,汽柴油环比跌幅均超46%;汽柴油库存方面,2月-3月汽柴油库存高企,3月更高达71.38%,逼近有效库容80%-85%的上限值。

(一)产能规模持续增加、规模差异明显,但因疫情影响有所放缓

2017-2019年,中国炼油产能持续增长,增速加快;2019年炼油产能8.6亿吨/年,居全球第二,增速3.5%。2019年原油加工量增速上升并超过产能增速,炼厂开工率小幅增长。千万吨炼化项目相继投产,炼油产能进一步集中于大型炼厂,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成品油产量低速增长,需求增幅下降,2019年中国成品油出口大涨34%。柴汽比逐年下降,2019年为1.18。2020年第一季度因疫情影响,成品油产量大幅下降,为8275万吨,同比下降11.4%;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成品油产量将逐步恢复。

(二)中石油、中石化、独立炼厂三足鼎立,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中石油、中石化和独立炼厂占全国炼油产能90%以上,呈三足鼎立格局。主营炼厂产能仍是主体,占比略有下降。独立炼厂产能占比逐步提高,但多数企业产能规模较小,单体平均规模仅为350万吨/年。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等外资加大对中国大型炼化项目投资。中国炼油产能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但未来南方炼油产能将大幅提升。

(三)新增一体化产能以独立炼厂为主,落后产能持续淘汰

炼油新增产能不断增加,近年新增投产大炼化一体化项目均由独立炼厂主导。2019年全国新增产能2850万吨/年,均来自独立炼厂。新增产能呈现一体化、控炼增化的特点。在政策引导下,山东独立炼厂为主的炼化企业持续淘汰低端落后产能。

(四)炼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部分技术世界领先

产能一体化、规模化进程加快,整体竞争力不断加强。2019年中国千万吨级以上炼厂炼油能力占全国近一半,许多大型炼厂平均规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炼化产能布局已现基地化特征,预计2020年七大基地炼油、乙烯、芳烃产能将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40%、50%和60%,大幅度提高中国石化产业集中度。油品质量升级基本完成,部分炼厂装置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炼化企业开始融合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推动产业升级。

二、中国政府政策对炼化产业的影响

(一)产业规划政策引导,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炼化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产业规划相关政策,引导炼化产业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向规模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2015年发改委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2018年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对炼油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市场准入政策放开,行业竞争加剧

炼化产业政策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政府不断放开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2019年最新版相继出台,使外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

(三)深化税制改革,促进炼化行业有序竞争

炼油领域税收相关环节管理日趋完善。2018年相继出台《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规避税收环节漏洞,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四)环保、安全监管政策要求严格,企业生产经营趋于规范

中国炼油企业的环境安全监管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对炼油领域严重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打击炼油领域违法失信行为,规范企业经营,推动了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炼油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产能结构性过剩,成品油过剩加剧,高端产能短缺

新增产能不断地投产及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下,中国炼油产能进一步过剩,2019年产能过剩达0.5亿吨。2019年终炼油业亏损面达26.1%;亏损额199.9亿元,同比上升71.0%;资产总计2.59万亿元,同比增加19.7%;资产负债率64.25%,同比上升4.46%。2019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35%,同比下降1.90%。主要问题来源于结构性过剩:成品油过剩严峻、基础石化产品严重过剩,但高端化工品依旧短缺。

(二)新增炼化一体化项目,带来高端油品与化工品产能不均衡

随大批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2019年浙江石化一期及恒力石化各自的2000万级大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大大增加了炼油化工原料市场的竞争,化工品产量将大幅提升,但化工品产能与高端油品产能增长较不均衡,依旧存在着对高端产品发展重视不足的问题。在成品油供应过剩且因新冠疫情导致的消费增长放缓趋势下,发展高端油品应为新的切入点。

(三)炼化技术进步不平衡,高端技术差距较大,研发投入不足

炼化技术进步不平衡,制约炼化行业发展。存在着高端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投入不够的问题。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对炼化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虽然近几年较多炼化企业加大对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投入,但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四)炼厂两极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偏低

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炼油厂共有191家,一次加工能力达到9.18亿吨/年。炼油产能供过于求,行业利润下降,炼厂数量众多,产能规模却呈现差异化、两极分化特征,发展不均衡。数量较少的主营炼厂平均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独立炼厂平均产能规模较小,炼厂的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五)终端需求及产业规划、环保压力增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待增强

政府不断出台环保及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力度并淘汰不达标落后产能,炼能结构性过剩仍旧突出,传统炼厂面临转型挑战。落后产能的淘汰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中国政府在石化行业规划以及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之新冠疫情带来的需求大幅下降,对中国落后炼油产能淘汰的压力会更大。

(六)成品油出口配额发放管理、平等公正竞争环境还有待加强

随进口原油“两权”放开,独立炼厂成品油产量大幅提升,但截止2020年4月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发放,民营企业仍暂无缘出口,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加之国际成品油市场需求下降,库存高位,无法通过出口消化,使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平市场竞争环境需进一步加强。

四、主要建议

(一)加强行业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中国炼化产业应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投资拉动转向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出台监管政策以及明确的可操作细则,建立明确事中事后监管评价标准。对于企业各方面设立具体考核指标,明令设置准入门槛,及时制定产能退出的标准及善后处理相关政策,加强经营监管。逐步开放炼化市场,增加市场参与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的国际与民营资本在中国炼化行业进行投资。

(二)合理控制产能总量,以市场机制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提升行业规模化发展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产能总量,严格约束增量,控制产能的无限制发展。针对炼油产能严重过剩,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现象,应在重点地区实施总量调控,继续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市场机制带来的激烈竞争淘汰规模小,产能低端的炼厂,从而倒逼落后产能的淘汰,实现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炼化产业基地,结合市场需求,推进炼化一体化深入发展

“十四五”期间,国家已经开始调整中国炼化产业布局,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炼化产业基地,加快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园区化、基地化、特色化、集群化、生态化、绿色化发展,加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并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过剩产能的释放,引导炼化产业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环保化以及高性能等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作用,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推动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中国炼化产能,加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炼化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炼化行业向生产高端化工品、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

(四)加大科研投入,实现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新突破,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炼化产业未来发展应将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新材料等领域上。炼化产业要逐渐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各级政府应通过扶持、奖励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一方面,应在传统炼化技术升级换代和降本増效研发上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尽快加快创新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在前沿领域获得技术优势。新产品开发中应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比例,提高副产品深加工的增值潜力,在此基础上加快下游产业链发展,丰富产品结构,积极推动上下游整合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