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网站
【石油流通观察】后疫情时代,石油流通行业商业模式的思考
时间: 2020-07-23 来源: 分享:
7月16日下午,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主办、协会专家委员会组织承办的“2020年石油流通市场形势分析(视频)研讨会”成功召开。应行业企业的要求,专家演讲内容陆续在协会公众号《石油流通观察》栏目中发布。

本期,我们将分享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浙江金帝石化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在疫情之下对石油流通企业的观察和应对策略,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变革的一些思考。

后疫情时代,石油流通行业商业模式的思考
在全球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 世界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调整,对企业来说,这一年的确很难,但总的来看,只要我们能够创新、变革、整合, 就一定会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途径。

一、背景环境

1.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1)政策端:政策趋于细化开放
这几年我国成品油行业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已打破了原有相对封闭的市场格局。今年 3 月,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今年 7 月,根据国务院有关石油成品油流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要求,商务部决定废止实施了 13 年之久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以及《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既反映了细化的一面,又反映了开放的一面,有非常强的落地效应和风向标志。
      (2)生产端:产能趋于集中高效
石油炼化行业逐步向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像浙石化、恒力、盛虹等大型炼化企业的相继投产,使得整个行业形成了产能升级的局面。同时,环保要求的升级,炼化一体化的发展和政策的驱动, 都在倒逼落后产能的加速淘汰。
(3)流通端:市场趋于竞争开
从流通端来看,这几年非国营贸易的原油进口配额在不断增加,而且原油进口也在逐步向大型贸易商开放。继浙石油和浙江物产后,厦门国贸、厦门象屿还有民营企业闽海石油都拿到了原油进口的资质,浙石化取得了成品油出口资质。伴随着大型炼化项目的接连落地生产,石油石化行业部分产能 出现了过剩的局面,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监管力度也在加大,无论是环保督查、发票管控,整个市场渐趋规范。
2.疫情影响带来巨大冲击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了重大影响,经营压力陡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风险。
(1)  价格风险:
多数石化企业都有库存,随着疫情的蔓延,库存减值和销售的压力增加;
       (2)资金风险:
需求不足导致销售减少、营收减少,资金链面临巨大考验。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困扰着大多数民营企业;
       (3)供应链风险:
随着疫情发酵,产业链不完整,仓储物流不通畅,炼厂原料供应和成品销售都给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总体来说,这几年石油流通行业无论从生产端、流通端、政策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再加之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企业因循守旧必将走入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变应变,变则通,通则久。根据变得早(时间)、变得快(速度)、变得准(方向)、变得稳(过程)的理念,适时而变,因时而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应对策略

面对市场格局的改变和新冠疫情的冲击,我们要适时而动,提前布局。

1.判断趋势,把握商机

市场预判必不可少。当然这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原料、消费市场的重新评估以及市场的走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着重运用金融工具,防御了风险;借力发展,打好了发展基础。
(1)库存管理-风险对冲:
疫情发酵,我们也面临库存减值的压力,此时,我们适时进行套期保值,通过期货对冲风险,最终实现现货价格下滑时,我们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
(2)国内外市场差异-加工盈利、基差套利:
今年二季度,由于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国际疫情持续发酵,我们采取了来料加工和代加工的模式,锁定国外低成本原料进口,成品在国内销售,进而实现了较好的盈利利润。
  (3)  政策差异-价格保护
国内外市场政策有一定的差异性,国际油价一路暴跌和国内“地板价”政策的保护,使得国内部分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取得了很好的获利机会。我们通过对原料进口套保,国内销售,在全球疫情负面影响下,盈利情况依旧可观。从另一角度来看,二季度国内地炼开工率高企,炼油利润趋势向好,就是例证。

2.研究政策,提前布局

近几年国有制改革和混改的不断推进给了国有企业新的活力和 民营企业新的机会。
我们从去年 6月开始布局,和国有公司成立新合资公司。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国有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风控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和服务优势,两者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较好地消化克服了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最终达到一个合作共赢的成效。

三、模式思考

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传统贸易模式已不适合现今市场格局的调整,我们在经营中也在深度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到底怎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让传统石油流通企业走出困境。为此,我们做了多维度全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论证,认为只有新模式、新思维的赋能才能打造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在发展战略上,我们坚持“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是做大做强做实现货贸易,两翼是提供供应链服务、开展产业链延伸。在商业模式赋能上,我们坚持用六大思维引领发展。
(1)金融思维:
大宗商品本身具有金融属性,是实货贸易做大做强的保障。我 们坚持聚焦主业,嫁接金融,赋能创新,充分运用好期权期货、基差交易、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增加采销渠道。
目前国内陆续推出的原油、燃料油、石油沥青等期货,都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商业机会。
金融思维还要求我们要重研究、重策略。我们期待着国内成品油期货的推出,这将对石油流通企业的良性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契机。
(2)产业链思维:
我们力求通过强化模式竞争力和资本市场运作水平,来创造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最大化。传统贸易发展到今天,面对产销对接越来 越直接,价格越来越透明的情况,单一产品获取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打通产业链来看发展机会,更需要我们了解工艺、了解成本构成、了解市场走势。只有从原料端到成品端进行流程 贯通和机会贯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供应链思维:
纵观全局,唯有以供应链思维为指导,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客户粘性。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有质量的客户和有质量的业务。我们尤其要突出便捷差异化的客户服务和安全的信任机制。
今年年前,我们的客户面临库存减值和现货销售不畅的巨大压力,于是找到了我们。为此,我们专门给客户做了风险对冲的方案,通过套期保值、境外开仓,最终不仅化解风险,而且达到了较好的盈利,保障了客户利益。通过自身服务的专业性,强化了我们对客户的服务功能,取得了客户的信任。
(4)国际化思维:
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互补性明显。全球各国发展定位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国内外市场产生了品种差异、渠道差异、信息差异和结算差异等现象。鉴于以上,我们只要及时布局国际市场,就能在差异中找到新机遇。
(5)预见性思维:
就像我前面提到,预判思维其实对于每个行业、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对宏观、产业、产品、市场和政策有一个深刻的分析,把握趋势,用良好的策略相匹配,才能真正把握趋势、把握机会。产品有一定的周期性,只有了解才能清晰定位。我们一定要清晰认知市场趋势,认真预判行情走势,适时匹配相应策略,就能在波动中把握商机。
当然,预见性思维不只是单一的业务方面,还有模式方面。比如当下炙手可热的区块链,在石油流通行业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商业价值和潜能。拿我们熟知的中化集团来说,目前已经成功完成区块链模式下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的交易。相比传统方式,区块链技术深度应用在原油、成品油业务场景中,简化了传统能源化工行业跨境交易中心复杂冗长的交易链条,大幅提升交易执行效率,更能大大降低贸易风险,整体提高时间效益和降低融资成本。
(6)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应用于传统贸易已成为一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近日有报道称,能链云正逐步成为国内数字能源领域服务商,他们通过从营销支付、消费场景到服务升级等多维度,将赋能传统加油站生意重新做大做强做新。因此,我们借助互联网的特性,优化物流、优化渠道、优化成本,最终实现提高石油流通企业效益的目的。
 后疫情时代,石油流通行业格局迭代调整,困难与机遇并存, 调整的过程就是机会产生的过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顺势而为,才能行稳致远。

许斌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浙江金帝石化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