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主办,协会专家委员会承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乙醇汽油”专题座谈会在京顺利召开。协会会长邸建凯、秘书长王文澜,专家委员会主任董秀成、秘书长孙仁金、副秘书长马郑玮及其他专家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邸建凯会长致辞中指出,在全球发展绿色能源的背景下,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目前,行业在部分地区试点乙醇汽油推广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次会议邀请石油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我国乙醇汽油发展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和行业的稳步发展建言献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上,来自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的刘泉山就乙醇汽油汽车专用润滑油及乙醇汽油添加剂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乙醇汽油的融水性、腐蚀性、橡胶相容性问题需要油品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共同完成。对于乙醇汽油的不稳定问题,他建议在乙醇汽油中应强制要求加入汽油清净剂,并规范乙醇汽油添加剂使用标准。另外,在《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的落地方面,他从立法、财税等角度也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方案。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姜博分享了乙醇汽油推广工作中的一些见闻和思考。如一些试点地区的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市场上仍有非乙醇汽油销售。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商家的采购物流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另外煤制乙醇、进口乙醇对市场会造成冲击,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进行监管。天津市在乙醇汽油调配中心的建设方面,兼顾了民营企业对于乙醇汽油推广的参与,天津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王利宁对乙醇汽油的市场潜力与竞争力进行分析。他指出,短期内,乙醇燃料的发展主要靠政策支持,但长期发展仍要依靠技术进步。他在汽车消费总量变化的基础上推测,若2020年实现乙醇汽油全覆盖,我国乙醇燃料的供应将会不足,市场将有较大进口需求,但2025年后自给能力将会显著增强。
在互动研讨阶段,部分代表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出发,反馈了消费者对乙醇汽油的接受度、对汽车发动机使用影响的困惑。从经营者的角度表达了对乙醇汽油未来产能、经济性、市场发展前景等问题的担忧。
与会代表与专家还就乙醇汽油的资源分配与市场开放、生产技术展望、国家政策与法规等影响乙醇汽油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