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2个月的喘息后,2015年5月以来国际油价蹒跚走跌,从7月中起,原油价格再度失守,下跌速率突然加快,布伦特原油仅仅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从60美元/桶附近跌穿至50美元/桶下方。从5月12日年内最高的66.86美元/桶,跌至8月3日的49.52美元/桶,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布伦特原油的跌幅深达26%,堪与2014年11月底的油价爆跌阶段相比肩。
布伦特原油价格自2005年5月踏上5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后,除了2008年底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50美元/桶下方徘徊了四个月外,其余时间都异常坚挺地站在50美元/桶上方。在2011年到2014年间,布伦特的价格始终稳定在95美元/桶上方,个别时间甚至突破了120美元/桶。
由此可见,在投机活跃期95美元/桶成了布伦特原油的常态化价格,而在基本面控制下的市场中,50美元/桶则成了布伦特原油非常关键的支撑关位。因此,是否有效跌破50美元/桶,是衡量布伦特原油能否回归至2005年之前的低油价时代的重要转折标志。
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直线式跌破50美元/桶?引发此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伊朗及沙特为首的中东供油形势、因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经济降温及由中国股市引发的亚洲需求低潮。
一、中东供油形势
低油价已经严重冲击到了OPEC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了保证国内的GDP增速,产油国不得不以数量来换取利润,从而达到财政的平衡。今年5月份,沙特的石油日产量首度达到1025万桶,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在此后的两个月中,沙特的原油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受到沙特增产的引导,OPEC其他成员国也开始增产原油,使得该组织的原油产量开始突破配额,数据显示:7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3201万桶,比该组织的原油日产量配额高201万桶。
此外,伊朗的制裁在7月份也得到了初步的解决,而早在核谈之前,伊朗就已经储备了足够充足的原油、油轮,为该国的原油恢复出口积极筹备。虽然市场一再预计伊朗的原油出口量要恢复至制裁前,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然而事实是,在伊朗有准备的前提下,该国的原油对全球油市的冲击,已更早地来到了。伊朗石油部赞加内8月初称:伊朗一旦解除制裁,将向欧洲出口40万桶原油/日,此外可以在国际制裁取消后一周提高原油产量,一周至一个月后增加50万桶,6-7个月后,伊朗的石油日产量将比现在多出100万桶。
二、欧亚需求低潮
除了供应方面对布伦特原油形成了较强的冲击外,欧洲及亚洲的需求低潮也令原油价格承受了不小的压力。6月份,希腊的债务危机再度爆发,进而引起了欧元区的经济恐慌。虽然希腊留欧的态度很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欧盟绝对不会任其退出,从而影响到欧盟的威信,置欧元以不利的地位。长达六年多的欧债危机,已经令欧元区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从而影响到了对于原油的需求,而间歇性出现的个别债务国的情况,又往往另欧洲的经济更加蒙尘。虽然希腊问题在7月上旬已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欧元区的形势依旧复杂,对于希腊的救助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欧洲的经济恐怕在近两年内,都无法有所起色。
今年在原油市场上又杀出了一匹影响油价的"黑马"--中国股市,6月16日,在上证指数跌破5000点后,开始呈断崖式下跌,在中国股民恐慌的同时,布伦特原油也陷入了对需求担忧的漩涡中。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经济的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到对于原油的需求,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GDP增速为7%。根据GDP与原油消费的关系中,一旦中国的GDP增速低于8%,个别油品的消费将呈现负增长,从而令原油的消费增速也大幅放缓。2015年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期,预计最快也要到2016年才能进入到恢复期,因此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今年下半的原油需求形势仍十分严峻。
至此,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频繁下跌,从根本上来说是避无可避的,在严重疲软的基本面及消极的市场心态的交织影响下,布伦特油价将加速滑至底部区间。以目前的走势情况来看,跌破了50美元/桶的布伦特油价的下一个支撑价位为48美元/桶,而此轮下跌的低部价格初步看到44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