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油出口大国的一员干将,非OPEC国家俄罗斯近期的国际地位可谓是飘忽不定。自2014年11月起,OPEC国家与非OPEC国家为保住市场份额而维持产量不变,世界逐渐呈现原油供求严重不平衡现象。而产油各国的财政也各自出现了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非OPEC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财长于十月份(10月29日)接受访问时称,俄罗斯目前的财政赤字非常依赖主权基金的自主,但在2016年俄罗斯主权紧急恐将无力再作为填补财政预算缺口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在全球经济环境萧条的当下,中国经济增速虽放缓,但仍然是各产油国家抢占市场份额的战场,而情势似乎也愈演愈烈。我们看到今年俄罗斯向中国原油出口占比一度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商。然而,好景不长,今年10月,由国家海关数据可知,沙特向中国出口原油399万公吨,环比上升0.8%,挤压俄罗斯再次稳坐成为对华出口头把交椅,俄罗斯屈居第二。俄罗斯交出头把交椅或许并不委屈,因为身为最大石油出口国的土豪沙特于本月19号决定在2016年上半年的一个特定时间向国际市场发债融资,这是土豪沙特头一回向全世界发行国际债券,其突然出现的1450亿里亚尔(约386.7亿美元)财政缺口让人大跌眼镜,这证明就算是沙特这样的石油土豪,也承受不住因抢占市场份额、全球供应过剩而导致大肆下跌的国际油价。
除了产油国争抢市场份额对油价造成不良影响,11月10日IEA(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展望报告暗示,地缘政治风险对于油价的影响将要加大。11月14日IS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法国巴黎造成的枪击爆炸事件恐怖情绪还未得以彻底平复,11月16号于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峰会上欧盟官员明确表达愿在多个领域与俄罗斯重建关系,而此前,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希望美国和俄罗斯能组成新同盟,共同打击IS恐怖组织。俄罗斯虽不愿就乌克兰停火与欧盟达成共识,但也不会拒绝共同形同或闭门会谈。因此,上周俄罗斯的世界地位快速攀升。然而,本周二(11月24号)就报道了俄罗斯SU-24战机被中东国家土耳其击落,虽未有人员伤亡,但是也引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烈不满,称不能容忍这一“罪行”。虽然,就俄战机是否越界的问题,俄土双方口径并不一致,俄罗斯发布了系列举措虽未直接指明要对土耳其采取何种行动,但同样也是火药味很重,而国际油价则因此事出现了小幅攀升。确实也证实了IEA对地缘政治与油价关系的预判。
就今年国际油价的走势,我们不难看出,ESPO(俄罗斯)油价与OPEC一揽子油价的走势出奇的相似,其价差也区域平稳,接近4.11美元/桶,虽然八月份出现了油价倒挂,OPEC一揽子油价一度超过俄罗斯油价1.91美元/桶,但是随后,油价又反转回来,达到目前4.61美元/桶的价差。这表示,目前OPEC与非OPEC产油国不减产的措施虽然导致了全球原油供应严重过剩,但是多数产油国的价格走势保持一致。众所期待的12月4号的OPEC会议,虽然对产油国减产问题讨论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该会议达成减产的决议可能几乎为零,但是就目前来看,各产油国都需要考虑市场份额与国际油价孰轻孰重,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多数产油国都因此出现了财政问题。
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虽然多方机构皆称预计会持续低迷至2016年底,但是地缘政治因素(特别是俄罗斯)和产油国对市场份额与国际油价的考量将直接影响国际油价,预计至2015年年底,国际油价仍然维持在40-55美元/桶。